CorVista非侵入式心血管診斷工具 能讀取心電訊號轉化成影像
may 25, 2017
CorVista裝置能夠讀取心電訊號,並透過演算法將其轉化成影像。Analytics 4 Life
位於加拿大的新創公司Analytics 4 Life完成了2,500萬美元的B輪融資,目標要讓非侵入性心血管診斷工具CorVista上市。該裝置能夠讀取心電訊號,並透過人工智慧協助將其轉化成影像,讓醫療人員評估心血管受損程度。
MedCity News報導,Analytics 4 Life執行長Don Crawford表示,該技術發明者Sunny Gupta原本在研究飛彈防禦的訊號處理,他從1,000英哩遠以外的地方接收訊號,希望釐清這些訊號來自飛機、氣球還是導彈。如果能辨別訊號,這樣的技術也能應用於人體。
最後Gupta把焦點放在心臟,因為心臟就是一個巨大電子機械幫浦。CorVista屬於非侵入式方法,不需藥物或壓力測試。醫療人員在病人身上放置7個感應器,只要3分鐘就能蒐集約1,000萬個數據點。這些數據被送到雲端分析再傳送回來,變成能夠解讀的3D圖像。
Crawford解釋,承受壓力的心臟細胞,會產生不同的頻率和振幅。當能量經過心臟時,如果通過缺血或疾病的區域,會有不同的移動方式,其中的差異可能僅有百萬分之一伏特。這時機器學習演算法便派上用場。
Analytics 4 Life正在進行臨床實驗,有超過2,000名測試對象,預計會在2017年底以前完成臨床測試,並在2018年第1季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註冊。
另外,美國醫療裝置公司Genetesis正採用類似的非侵入式方法來檢測心臟病,希望找出更好的方法來排除心臟病。該裝置名為CardioFlux,需要比CorVista更多的基礎設備,包括專門的隔離室來過濾掉磁力干擾。
CardioFlux感應器不需接觸患者,只需掃描約需60秒,用演算後的磁力數據來判斷冠狀動脈疾病。該技術已經獲得一些肯定,包括種子輪獲得Mark Cuban和CincyTech的資金投資。
機器學習發展一日千里 或將改變未來醫療行為
may 25, 2017
機器學習可望提升癌症診療以及對精神病的發出早期警訊。IBM
醫生看診是門科學,同時也是藝術。一位醫術精湛的醫生通常經過嚴格的醫學訓練,加上多年的看診經驗,從同僚與病人的交流日益精進。因此將機器人帶入醫學領域以替代醫生,聽起來似乎並不實際。然而實務上,人工智慧的基礎之一機器學習已經進入醫學領域,機器在分析資料上更為游刃有餘,能夠更快找出適合的診療方式以及預防副作用。
據時代雜誌(Time)報導,人工智慧進入醫學並不是要取代醫生,而是能聚集大量優秀醫師的經驗,放大到前所未見的規模。舉例而言,人工智慧打破侷限在一位醫生的知識,而能夠兼納上百位醫師的經驗;或是地處偏遠的病人不需要侷限在小診所,而能接觸到最先進的醫學知識。
現今內科醫生需要熟悉的知識相當龐雜,從病徵到新藥、病人的反應等等,快速地吸收新知成為醫生必要的技能。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生物統計學教授Francesca Dominici表示,醫生已經開始了解,如果需要掌握大數據,機器學習將會是助力。
Google以及IBM都在不同的領域展現人工智慧驚人學習能力,現在IBM也已經投入醫學領域,與位在紐約的癌症研究機構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攜手研發各種不同的產品。其中一例是替病患找出最好的診療方式,IBM Watson不僅會詢問該研究機構醫生的專業意見,也會搜尋龐大的癌症醫療研究報告,找尋類似的案例以提供建議。
IBM Watson會綜合病人目前病況與病史建議三種醫療方式,包括從目前已經被證明有效的主流方式,到仍在實驗階段的新創方式。因此如果傳統方式無法提供治療,IBM Watson會建議嘗試如基因療法等下一階段的診療。
對於真人醫師要照顧的病人數量龐大,並不可能替所有的病人都進行如此完整的資料搜尋以及分析。目前IBM Watson輸入資料的過程相當繁雜,需要醫生詳細輸入病症、診療方式等等。然而參與實驗的醫生咸認為,有系統地蒐集病人資料是未來數年提升癌症治療的重點。
機器學習的另外一項應用是在精神疾病上,顯著的案例是憂鬱症以及躁鬱症。當憂鬱症病人陷入低潮時,醫界已經知道可觀察到的症狀為減少與人互動,病人變得少說話、語調平板。然而就算是最為優秀的心理治療師,也無法追蹤所有病患的互動狀況。
然而手機應用程式(app)就有機會做到,以機器學習為基底的應用程式Cogito用來觀察病人的語氣、打電話的頻次、上社交網站的時數等等,藉此察覺病人是否處於低潮期。
該應用程式已經在波士頓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醫院試用,該醫院總監David Ahern指出,藉由這個應用程式,可以轉被對為主動,針對病人可能的低潮預先準備。
不論是癌症或是精神病對人工智慧的應用,都揭示這項技術若廣為應用,對於人類健康能夠帶來將當大的好處。如果人類以及機器進行更密切的合作,對於全體人類的健康將大有助益。
EchoPixel以3D技術呈現醫療圖像
may 25, 2017
True 3D結合監視器、觸控筆和專用眼鏡,將各個掃描圖像拼湊成3D影像。EchoPixel
自1895年發明X光機以來,醫學影像技術快速進步,但圖像視覺呈現並沒有跟上腳步;即使斷層掃描和MRI能夠擷取3D數據,但醫生使用數據幾乎都還是2D格式。
Medgadget報導,位於加州的EchoPixel公司希望縮小當中差距,該公司使用斷層掃描、MRI或超音波掃描來產生可共享、可儲存的3D影像資料,醫療團隊藉此可以更深入了解臨床問題,並更有效地進行溝通。
EchoPixel的軟體平台True 3D結合監視器、觸控筆和專用眼鏡,將現有的斷層掃描,MRI或超音波圖像加到軟體上,軟體將各個圖像拼湊成3D影像。醫療人員可以用眼鏡來觀察患者的身體部位,觸控筆可以操作工具來進行測量,甚至將影像放到虛擬裝置比較尺寸。
EchoPixel創辦人暨執行長Sergio Aguirre認為,先進影像科技與目前使用影像的方式之間,仍有相當明顯的落差。每年高達6億筆的影像生成,有超過一半是3D數據,但醫療人員卻以2D方式來檢視,這限制了醫院利用所有臨床資訊的能力。
EchoPixel的方案至今已經獲得15家醫院採用,大多用於心臟手術,尤其是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斷和手術規劃。該技術也用於介入性放射科使用,其不僅可凸顯大型結構,也可呈現細小的血管。
美大學研發可檢測多種病原體的手機應用平台
may 25, 2017
醫界目前迫切需要攜帶輕便、易於使用的定點照護(POS)診斷系統,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攜手華盛頓大學塔科瑪分校(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at Tacoma)研發嶄新的診斷平台,以智慧型手機作為檢測儀器。
據Ehealth News報導,此研究成果發表於Analytical Chemistry以及Biomedical Microdevices期刊,分別展示該系統檢測馬匹呼吸道疾病的成果,以及透過血液檢測與量化茲卡、登革熱以及屈公等蚊媒傳播病毒。
目前蚊媒傳播病毒的檢測需於醫院實驗室進行,且患者需要花上幾天才能拿到檢驗結果。然而醫院現行採用的檢測儀器不易攜帶且成本高昂,蚊媒傳播病毒盛行的發展中國家地方診所較無力購置。
因此低成本、攜帶方便的智慧型手機診斷平台,能因應醫療資源侷限或需要立即獲得檢測結果的情況。此整合型的診斷工具能夠提供流行病監測工作者訊息管理,更重要的是檢測時間僅約30分鐘,媲美實驗室檢測效率。
透過單一檢測方案,同步檢測一種以上的病原體不僅能降低成本、節省時間精力且有助區分會造成相似症狀的不同病原體。舉例來說,像是茲卡病毒就與登革熱與區公病毒所造成的症狀相似,若能迅速準確的診斷出確切病因,便能有助醫護人員即時判斷是否進行積極治療或隔離。
定點照護測試能廣泛推廣的重大前提便是,取得成本低廉、攜帶方便且能透過無線網路分享資料的檢測儀器。此系統採用智慧型手機取得並判讀在流體晶片上所產生酶促擴增反應的即時影像,此晶片會產生綠色螢光並顯示檢測的目視讀出(Visual Read-out)。此系統由智慧型手機以及3D列印支架所組成。
其所採用App用於蒐集測試資訊,測試於微流體晶片上進行,病患特定資訊與檢測結果則會上傳至雲端資料庫。此檢測系統能夠透過一滴體液(包含血液)在可攜式定點護理的情況下,進行多次檢測病毒。參與此研究項目的David Nash博士表示,此研究將會改變未來檢測傳染病的遊戲規則。
伊利諾大學研究生Fu Sun則認為,此系統提供醫界新的定點照護解決方案,能快速診斷傳染疾病,並透過智慧型手機將資料上傳至雲端資料庫,有助醫護人員擁抱大數據與物聯網的新世代。
日手術機器人Emaro 2020年問市同等精度只需da Vinci一半售價
may 25, 2017
圖為River Field的醫療用機器人Emaro原型機。法新社
日本醫療技術領域是許多企業爭相布局標的,相較於難以預估的B2C市場,B2B反而更形穩定,據日經新聞(Nikkei)網站報導,日本東京工業大學(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旗下新創企業River Field的醫療用機器人Emaro預計在2020年上市,準備以低價打開市場。
手術機器人是高精密度手術必須設備,比方男性攝護腺肥大問題,因攝護腺與尿道控制肌肉在一起,手術精度需以1毫米(mm)為單位。2002年美國Intuitive Surgical推出達文西(da Vinci)手術機器人以後,攝護腺手術才算真正得以穩定。
然而,da Vinci機器人單價高達2.5億日圓(約220萬美元),每年還要支付2,000萬日圓以上的維護費用,主因在複雜的精密電動驅動系統,成本難以降低;Emaro則採用成本低廉許多的氣壓驅動技術,目標是在同樣精度下達成da Vinci的一半售價,大幅減低醫院的負擔。
River Field設立於2014年,專攻精密氣壓控制技術,提供相對於電動系統更簡單的施力與力回饋機構,降低醫療機器人的使用門檻,現正組裝原型機,預計在獲得日本厚生勞動省承認為合格的醫療器材後於2020年上市銷售,接下來朝全球推廣。
為了加速製造生產,River Filed決定進行現金增資,從東麗工程(Toray Engineering)、SBI Investment、JAFCO、Beyond Next Ventures等廠,獲得11.5億日圓資金,讓公司資本增為20億日圓。
在Emaro之前,東麗工程已委託River Field生產內視鏡手術用觀察機器人,現在雙方基於先前的關係,進一步擴大合作,River Field為主要生產商,而東麗工程則提供必要的協助。
紐約Northwell醫院啟用Alexa服務提供行動急診室排程
may 25, 2017
美國多家醫院已開放行動服務,讓民眾可即時掌握急診室等候時間。法新社
美國紐約Northwell Health醫院體系日前針對民眾開放利用智慧型語音助理尋找最近緊急醫療地點的服務,病患只要透過亞馬遜(Amazon)Alexa語音助理,便可獲得距離家中最近的緊急照顧中心位置以及預估等候時間。
據Healthcare IT News報導,這項利用語音啟動的Northwell Health功能,可讓使用Alexa裝置的用戶免費下載,啟動後該裝置便可回應距離用戶最近的Northwell急診或GoHealth緊急照護中心地址以及目前等待時間。
Northwell Health副總Emily Kagan表示,如果等待時間較長,表示急診或緊急照顧服務其他病患越受到衝擊,如果有其他地點可以提供協助以及方便前往,代表醫院可以更快速提供照護。
這次的功能整合了Northwell的緊急與立即照護等待時間入口,該服務每15分鐘分析Northwell的入院數據以便呈現現有預估等待時間。Northwell的功能也可讓用戶調整搜尋至個別郵遞區號,以便與加入的最近單位有所區隔。
Northwell行銷長Ramon Soto指出,該醫院一直在尋找解決舊問題的新方法,將急診部等待時間整合至Alexa,便是Northwell欲將醫療體驗無縫融入民眾生活的例子之一。
Northwell Health是紐約地區最大醫療供應者,主要集中在紐約都會區,每年旗下22家醫院與550家門診中心照顧200萬名以上病患,GoHealth則是Northwell Health旗下單位。
評論指出,Northwell並非是首家使用連網技術減少病患等待時間的醫院。在2015年,美國全國性大型診所CVS MinuteClinic便已在行動應用程式(App)測試等候時間與遠端排程,隔年並對所有用戶開放。
早在2009年,行動急診室等候時間就已經出現,當時HCA East Florida開放讓iTriage用戶評估自己症狀並找到適合診療的場所。